2020年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并席卷全國,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帶來巨大威脅。疫情發生后,口罩成為全民搶手貨,民眾對醫用口罩需求激增,以至于各地口罩迅速斷貨。
有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口罩產量超過50億只,產值達到102.35億元。其中,可用于病毒防護的醫用口罩占比高達54%。但疫情爆發疊加春節假期,導致口罩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隨著疫情的發展,一線臨床口罩也出現短缺,生產企業加班加點趕制口罩,眾多企業跨界轉產口罩共抗疫情。在疫情大背景下,國內口罩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行業整體增速提升 醫用口罩占半數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紙等材料制成。
根據用途,一般將口罩分為普通紗布口罩、醫用口罩、日用防護型口罩和工業防塵口罩四大類。其中醫用口罩又可分為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等。醫用口罩相比其他類別口罩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需要獲得相關醫療器械注冊證后方可生產。
資料來源: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口罩起源較早,最早在 13 世紀即已經出現。中國古代在宮廷中已經開始使用口罩以避免侍從的氣息接觸到皇帝的食物。而最早將口罩用于醫療,則是在19 世紀末,德國醫生庫里奇在外科手術中提出使用紗布遮擋口鼻,以避免造成患者的感染。
在歷史上,口罩在傳染病中曾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 世紀初,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生的鼠疫疫情中,伍連德博士建議使用口罩進行防護,對抗擊疫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民眾被強制要求佩戴口罩。20 世紀,口罩愈發在臨床中與傳染病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20世紀60~70年代,為降低工業粉塵對健康造成的損害,工業防塵口罩開始出現。
彼時,3M公司研發了基于無紡布與靜電纖維濾棉的專有技術,從1967年開始生產防塵口罩,自此逐步成為全球口罩行業領導者。2003年“非典”期間,民眾對口罩需求劇增,此后,國內口罩行業技術要求與行業標準陸續出臺。2012年以來,霧霾問題愈發得到重視,防霾口罩需求開始出現大幅提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醫用口罩產業鏈總體不復雜,上游主要是口罩生產的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游為各類口罩的生產制造,下游則是藥店、醫院等口罩的流通。
產業鏈上游為聚丙烯、橡膠等石化原材料。石化工廠生產的聚丙烯是用于生產無紡布的主要材料。為應對疫情,中石化部分煉廠已開始增產高熔指聚乙烯纖維料,并承諾保證供應與價格平穩。
產業鏈中上游使用聚乙烯等原材料生產無紡布。常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最內層是普通無紡布;中間過濾層使用駐極處理的聚丙烯熔噴無紡布;最外層是進行了防水處理的無紡布。其中熔噴無紡布屬于聚合物擠壓法非織造工藝,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海軍為收集核試驗產生的放射性微粒研制的超細過濾效果的過濾材料,60年代埃克森、3M等公司開始生產了第一代熔噴非織造設備。
產業鏈下游為醫院、藥店等終端客戶。廠家生產的醫用口罩通過醫藥商業企業、物流公司配送到醫院、藥店等終端,最終用于院內防護或零售。
國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口罩行業整體產值達到102億元,同比增長12.6%,其中醫用口罩產值55億元,同比增長15.5%。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行業增速有望大幅提升。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口罩行業規模增速提升,醫用口罩增速高于行業整體。
從產值占比來看,各類口罩中,醫用口罩附加值較高,2019年醫用口罩產值占口罩行業整體產值之比達到54%。普通房紗口罩、工業防塵口罩和日用口罩分別占比18%、16%和12%。
?
資料來源:賽迪顧問、國信證券研究所
口罩需求激增 十大品牌有哪些
據了解,目前國內主要的口罩技術要求共有五種:《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GB19083: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GB/T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
美國和歐盟的主流標準分別為《ASTMF2100-2019 醫用口罩用材料性能的標準規范》、《EN14683-2014 醫用口罩要求和試驗方法》。
資料來源:醫藥經濟報、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醫用口罩在滿足技術要求的同時,需要取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方可生產。根據國家藥監局數據,國內醫用口罩注冊證數量約560個,具備醫用口罩注冊證的生產企業不足400家。
國信證券數據顯示,我國口罩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20000家,主要分布在華北及華東地區。根據天眼查數據,經營范圍涉及口罩生產及上下游的企業共有超過21000家企業,數量眾多。從地區來看,主要分布在華北及華東地區,企業數量最多的前五大省市分別為浙江、山東、河北、北京、河南看,其企業數量占全國口罩企業總數的60%以上。
口罩生產企業眾多,但具備醫用口罩生產的企業占比較少。
在21000家口罩產業鏈相關企業中,經營范圍涉及醫用口罩及上下游的企業約9700家。從地區分布來看,山東、河北、北京、河南、重慶等省市涉及醫用口罩生產的企業占全國的64%,數量最多的山東省有近1800家相關企業。
根據國家藥監局數據,國內醫用口罩許可證數量約560個,具備生產許可證企業約350家。以河南、江西、江蘇、湖北和廣東居多,其中河南省最多,有68家企業,擁有138張許可證。
資料來源:CFDA、新京報、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綜合看來,盡管口罩產業鏈相關企業眾多,但具備生產醫用口罩資質的企業占比較少。
從需求端來看,2003年口罩需求由于“非典”大幅提升,此后口罩市場供給基本保持平衡狀態。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影響,防霾需求導致N95等防霾口罩需求攀升,但整體供需保持較為穩定狀態。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
現如今,疫情發生后引起普通民眾的高度關注,短期內口罩需求激增。而由于正常狀態下口罩庫存僅保持 1~2 周左右,短期搶購迅速消化庫存,春節前各地已經開始出現口罩斷貨現象。
我國口罩產業供給能力較強,產能相對較高,但面對即將到來的復工潮和全民佩戴口罩的巨大需求,單日2000萬只的口罩產量仍顯捉襟見肘,尤其對于產能不足百萬只的N95口罩,產能數百萬只的醫用外科口罩,預計仍難以充分滿足一線醫療需求。整體來看,短期內我國口罩市場仍存在較大的供需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面對著巨大的暴露風險,全國各地也在加快生產,力爭保障一線醫務人員需求。
據2020中國口罩前十大品牌排行榜顯示,3M、綠盾口罩、Honeywell 霍尼韋爾、UVEX、Kowa三次元、穩健Winner、陽普IMPROVE、白元 HAKUGEN、Dettol 滴露、朝美CM為我國口罩前十大品牌,其中3M位居榜首。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除了上述十大品牌,還有一些口罩原料、生產企業也同樣值得關注。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口罩行業未來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據工信部數據顯示,當前口罩的最大日產能為2000萬只,按照最大生產能力來計算,全年產量超過73億只。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口罩年產量占全球約50%。根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約45.4億只,2019年突破50億只,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60億只。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當前,面對肺炎疫情,全國各地正在日夜兼程增產,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口罩行業或將有以下三處變化:
1.口罩產量將持續上升
據工信部統計,中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多萬只。而法國國內廣播電臺經過調查表示,世界上最大的醫用口罩生產基地就是在中國,其生產量占到全世界的80%。疫情過后富余的產量政府進行收儲,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預計未來口罩產量將持續上升。
2. 專業性口罩將逐步占領市場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轉變與提升。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個人安全防護的重視程度的加強以及塵肺病等職業病的發病率增長,專業性口罩的市場空間巨大。中商產業研究院指出,未來專業性口罩將不斷占領市場,而低端的全紗布口罩市場份額會不斷降低,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3. PTFE納米口罩成未來發展新方向
通常普通醫用外科口罩核心層孔隙直徑較大,無法完美的實現對小顆粒細菌、病毒的物理隔離。而納米口罩的特殊之處在于中間層采用孔徑更小(100-200納米)的納米膜構成,一般為PTFE材料。通過單向或者雙向拉伸法制備的PTFE薄膜,表面具有蜘蛛網式的微孔結構,在三維結構上具備網狀連通、孔鑲套、孔道彎曲等非常復雜的變化,因此具備優異的表面過濾功能。納米口罩因其高效的過濾性能,目前已經成為一款高效醫用防護口罩,未來納米口罩將成為口罩發展新方向。
參考資料:
2020年中國口罩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附產業鏈圖)
//baijiahao.baidu.com/s?id=1658368632159498672&wfr=spider&for=pc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2020年中國口罩行業市場前景研究報告》
//baijiahao.baidu.com/s?id=1658311198976657456&wfr=spider&for=pc
A股口罩產業鏈“總動員”:原材料供給充足 上下游匹配“進行時”
//www.cs.com.cn/cj/hyzx/202002/t20200211_6024455.html
為何3M口罩獨霸中國市場?背后是美國制造業巨頭完善產品布局!
//baijiahao.baidu.com/s?id=1658226264331303859&wfr=spider&for=pc
生命之盾:口罩自由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