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傳播力極強,目前已知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這個患者轉移帶來了極大的交叉感染風險,即使是救護車,也難以哪怕救治設施齊全,卻無法防止病毒擴散,因此,具有良好封閉性的負壓救護車,成了疫情之中極其重要的特殊裝備。
?負壓救護車的獨特之處?
不久前,器械之家報道了美軍為了空中轉運如新冠患者這類有極強傳染風險病人而特質的轉運裝備CBCS集裝箱式生物控制運輸系統,與地面轉運裝備相似的是,這一類轉運設施都具備負壓特點,那么什么是負壓?
負壓指的就是低于大氣壓力,負壓設計能夠將病毒控制在一個限定的范圍內。做一個簡單的類比,在工業生產中,如汽車發動機工廠,廠房內氣壓往往高于大氣壓(1.5倍左右)。
其目的是為了保證生產過程中要保證無塵生產,只要保證廠房內的氣壓高于大氣壓,外界的灰塵就不會進入工廠。
負壓救護車的設計思路運用了無塵工廠的反向思路。降低車內氣壓,車內的病毒就不會擴散到車外,這一設計在抗擊SARS和埃博拉病毒中已久經實戰考驗。
負壓救護車有著基本統一的設計標準,車體駕駛艙與?醫療艙完全隔離,醫療艙配置獨立的進、排氣系統。進氣系統位于車廂頂部,排氣系統位于車廂底部。進排氣系統均配備高效率空氣過濾器,對0.3微米的顆粒物過濾率達99.9%,車廂內布置紫外線局部消毒設備,車內空氣在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排出車外。
保證負壓救護車氣壓的秘密是進、排風量,負壓救護車的進風量為200立方米/每小時,排風量為400立方米/每小時,因此負壓救護車醫療艙內的氣壓始終低于大氣壓力。
此外,因為醫療艙需要全面消毒,所以車廂內部通常使用耐腐蝕材料,比較高端的醫療艙內部選用的是不銹鋼材料。
雖然負壓救護車能夠防止病毒擴散到車外,但醫護人員仍然會與患者產生直接接觸,因此負壓救護車通常還會配備隔離艙,患者在隔離艙內可以避免與醫護人員物理接觸。從防護設計看,負壓救護車對患者和醫護人員都提供了周全的保護。
制造負壓救護車難在哪?
了解完負壓救護車的原理和作用,我們再來了探討第二個問題——制造負壓救護車究竟難在哪?
生產一輛負壓救護車要多久?
負壓救護車是從普通救護車底盤上改裝而來,生產流程更加繁瑣,一般的基型車生產周期在10天左右,在基型車底盤上改裝負壓救護車需要20天左右,改裝工序依次為拆裝、焊接、涂裝、總裝。因此,按照平時的生產狀態,生產一輛車負壓救護車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特殊時期加緊生產的前提下,生產周期可極限壓縮至10天左右。
為什么生產一輛負壓救護車要這么久?
在無疫情時,負壓救護車需求量很小,通常只作為地方儲備物資。此外負壓救護車的零部件供應商比較分散,并且,某些零件的供應商十分不幸,就在新冠疫情重災區湖北,更影響生產效率。
受疫情的影響,部分地區實行管制,負壓救護車部分配套企業也處于交通管制地區,在工信部和地方的協調下,這些零件通過鐵路運輸等方式運到生產企業,現在生產已經全面恢復。
負壓救護車產能有多大?
國內生產負壓救護車的企業只有江鈴、上汽大通、北汽福田和華晨金杯等為數不多幾家企業。以江鈴為例,1月24日開始生產,一直到2月5日,一共生產了53輛負壓救護車。疫情發生后,這些企業接到了一千多個訂單,要想盡快交付給當地醫院,還需加緊生產。
在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關鍵時期,我們不僅能看到醫療器械企業對疫情前線的無私奉獻,更能看到來自社會各界力量的同仇敵愾,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以及廣汽等國內車企已經開始生產口罩。相信在全國各地企業齊心協力之下,這次疫情會盡快結束,武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