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社會污名?
這些遭遇不但會對患者,而且對他們的護理人員、家人、朋友和社區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沒有患病的人因為具有類似的特征也可能被污名化。
為什么COVID-19能夠導致社會污名?
3. 人們很容易把恐懼和“別人”(the others)聯系起來。
在現在的情況下,大眾有迷茫、焦慮、和恐懼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些因素也會助長有害的偏見。
圖片來源:Pixabay
社會污名的影響
污名可能削弱社會凝聚力,促進對特定人群可能的社會孤立。而這可能導致的一種情況是提高,而不是減弱病毒的傳播可能。反而會導致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讓控制疾病爆發更為困難。
污名可能:
驅使人們為了避免受到歧視,隱藏自己的疾病
阻止人們馬上去尋求醫療護理
挫傷他們采納健康行為的積極性
如何對抗社會污名?
我們如何傳遞與COVID-19相關的信息對支持人們采取有效行動抗擊疫情,避免促發恐慌和污名來說非常重要。我們需要構建一個社會環境,讓人們能夠公開、誠實和有效地討論這一疾病和它的影響。
下面是解決和避免加重社會污名的一些提示:
當談及COVID-19時,有些詞匯(例如傳染者等)和措辭對人們來說帶有負面意義,從而加劇污名化。這可能驅使人們不愿意去接受篩查、檢測、和隔離。我們建議所有交流渠道(包括媒體)將“人”擺在首要位置("people first"),使用尊重并激勵人們的措辭。媒體使用的詞匯尤其重要,因為它們將塑造大眾在討論COVID-19時使用的詞匯。有很多確鑿的例子表明,使用包容性詞匯和減弱污名化的術語可以幫助控制艾滋病、結核病、和H1N1流感等疾病的流行。
在討論中使用新冠病毒疾?。–OVID-19)的名稱,不要將地區和種族與疾病聯系在一起。COVID-19這一官方名稱的選擇特意為了防止污名化。
用“感染上COVID-19“,或者”患上COVID-19“的人來描述患者,不要使用”傳播COVID-19“,”感染其他人“或”散播病毒”的人來形容患者。這些詞匯隱含著有意傳播的含義,并且把責難放在患者身上。
使用定罪性或非人性化的術語給人的印象是,患上疾病的人做了什么錯事,或者跟其它人相比低人一等。這會助長污名化,削弱同理心,并且可能促使更多人不愿意去尋求治療或者接受篩查、檢測和隔離。
基于科學數據和最新的官方衛生建議,準確地描述COVID-19的風險,不應重復或者分享謠言,避免使用可能激發恐慌的夸大語言,例如“瘟疫”,“末日”等等。
正面積極地強調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種他們可以克服的疾病。我們都可以采用一些簡單的手段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關愛的人和最脆弱人群的安全。不應過度強調負面信息或威脅。我們需要同心協力,幫助保護最脆弱人群的安全。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政府、市民、媒體和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在防止污名化的努力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們在使用社交媒體和其它交流平臺時都需要深思熟慮。下面是對抗污名化態度的一些手段和建議:
傳播事實,抗擊“信息疫情”:不實信息和謠言傳播的速度比目前疫情傳播的速度更快。而且對如何預防和治療COVID-19,以及COVID-19傳播方式的知識欠缺,可能加劇污名化的產生。因此,在受到影響的地區收集、整理、和發布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這些信息包括哪些患者受到COVID-19影響最大,治療選擇,以及可以從哪里獲得醫療護理以及準確的信息。
放大一些經歷過COVID-19并且康復,或者支持家人獲得康復的聲音、故事、和圖片,強調大多人能夠從COVID-19疾病中康復。一線工作的醫務工作者也可能成為“污名化”的目標,我們需要支持他們,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