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IVD行業的技術“前浪們”,正在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比成功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內心最想要什么。
近日,#中科院博士后當輔警#這個話題吸引到了大家的關注,上了微博熱搜。這到底是怎么一會事呢?
中科院博士后竟在成都當輔警?!
繆元穎是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的一名輔警,外號“繆博士”。為什么呢?他不僅是畢業于香港大學分子生物學專業的博士,還是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省醫院聯合培養的博士后 。
2018年4月,繆元穎正式以警務輔助人員的身份加入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刑偵署技術大隊DNA實驗室,是成都高新公安分局專門引進的專家型人才。
自加入高新區分局DNA實驗室工作以來,繆元穎已檢驗了共1600余件生物檢材,參與過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20余起。很多看似復雜的案情,經過他的檢驗分析,都變得條理清晰、證據充分。
在繆元穎的指導下,高新分局進一步完善了DNA實驗室的規章制度,規范了DNA實驗室物證的提取、檢驗方法,還增加配備了多種不同功能的DNA檢驗試劑盒,擴大了高新分局法醫物證檢驗范圍,提升了檢驗能力。??
繆元穎透露,干輔警的工資收入并不高,“真的是出于愛好干這項工作。我對這方面很感興趣,一直堅持到現在,每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實實在在的成績,精神上會很滿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優異的工作表現,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還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繆元穎博士法醫物證疑難檢材工作室』,專攻刑偵實戰輔助。
還沒結束!“跨界”IVD人才還有這些……
曾經是央視主持的張泉靈辭職去創業,她曾在演講中這樣說:作為個體要擁有突破自己的能力,很多職位本身正在突破邊界,我們不能把自己陷在過去熟悉的環境中。...只要立足于原有領域,并理解和探索“界”那邊的事情,當量變的事情發生時,你就成為了“唯一的人”這樣的跨界能力在未來是十分重要的能力。
也對,”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你正在走的,一條是你想要走的”嘛,在這個風起云涌的生物醫藥時代,我們體外診斷行業有一批“前浪”正在跨界。他們的真實經歷有力詮釋了是要你真心想做,身體力行,沒有什么做不到。
百度創始人之一—徐勇
徐勇,企業家,百度創始人之一。1982年就讀北京大學生物系,1989年完成生物碩士學位后,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博士獎學金,赴美留學,于美國德州A&M大學完成博士學位,隨后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在美國10年期間,徐勇先后任職于兩家著名的跨國高新技術公司(QIAGEN, Inc.和Stratagene公司)的高級銷售經理,并且獲得過杰出銷售獎。
1999年底,徐勇與好友李彥宏回國創建了百度網絡技術有限公司。2004年末,徐勇離開了百度,建立了一家專注于生物技術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并繼續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其后還投身于公益事業。
泛生子生物CEO—王思振
(泛生子CEO王思振丨圖源:百度百科)
今年,募資到2.6億元成功登陸納斯達克的泛生子可為是火遍了咱們IVD圈,其實泛生子的CEO王思振先生也是“稀有”IVD跨界人才。王思振金融出身,早期都是在銀行和投資機構工作,但他第一次創業是在互聯網通訊領域,作為美國iTalkBB的聯合創始人,他負責全球市場營銷及企業發展規劃工作。
之后,王思振在一個“何為無博士”的Party上遇到了現任泛生子首席科學家的閻海。之后王思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北京泛生子生物。
放眼望去,不論是互聯網行業、投資界,甚至連政界都有轉行成功的“IVD行業人”,看來“二十一世紀”果然是“生物醫藥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