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創新網

        logo

        距離創新創業大賽報名結束
        48
        16
        37

        會員登錄

        用戶登錄 評委登錄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一周內自動登錄 建議在公共電腦上取消此選項
        手機驗證碼登錄 還未賬號?立即注冊

        會員注冊

        已有賬號?
        醫療器械創新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

        分子診斷:多技術共存,高速協同發展

        日期:2020-10-02

        分子診斷:多技術共存,高速協同發展

        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檢測受檢個體或其攜帶病毒、病原體的遺傳?物質的結構或含量的變化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其檢測對象主要為核酸和蛋白質,以核?酸分子為主,相比于發展成熟的免疫診斷、生化診斷等技術,分子診斷處于快速成長期,是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 IVD)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具有檢測時間 短、靈敏度更高、特異性更強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傳染性疾病、血液篩查、遺傳性 疾病、腫瘤伴隨診斷等領域。


        分子診斷技術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 世紀 80 年代基于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的遺傳病診斷;

        2)第二階段:20 世紀 90 年代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問世將分子診斷技術推 向更精準、更高效的階段特別是發展到第二代的熒光定量 PCR(qPCR)和第三代的 數字 PCR(dPCR);

        3)第三階段是基于基因芯片的多指標、高通量基因檢測;

        4)第四階段是基于基因測序技術在 NIPT(無創產前診斷)、遺傳性腫瘤篩查及腫 瘤精準治療等方面的應用。

        ?

        國內分子診斷起步較晚,發展速度高于全球。在精準醫療、個性化用藥等需求推動下,?分子診斷技術在全球得到飛速發展,根據火石創造數據顯示,2013-2019 年全球分子 診斷市場規模由 57 億美元增長至 113.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2.18%,主要市 場玩家包括羅氏、雅培、西門子、強生等。國內分子診斷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消費升 級、政策扶持以及資本青睞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已經由產業導入期步入成長期。2013- 2019 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由 25.4 億元增長至約 132.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到 31.63%,雖然僅占全球市場規模的 16.86%,但是增速約為全球增速的 2.6 倍, 主要企業包括達安基因、凱普生物、華大基因、貝瑞基因、艾德生物等。

        分子診斷領域主要包括?PCR(qPCR 和 dPCR)、二代測序技術(NGS)、熒光原位 雜交(FISH)、基因芯片等,其中 PCR 是目前應用最成熟、市場份額最大的技術平臺,在國內分子診斷中市占率為 40%,在國內獲批的分子診斷產品中,基于 PCR 技術的超過 90%。


        與雜交技術和測序技術相比,PCR 技術主要優勢在于高靈敏度、易 于推廣,主要局限在于檢測位點單一且已知,多重基因聯合檢測時可涵蓋的基因數量 受限,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數字 PCR(dPCR),短期內仍將是分子診斷主流技術 平臺;測序技術發展迅猛,雖然市占率較低但市場增速最快,其中二代測序技術 NGS (高通量測序)是目前測序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已經成為許多序列變異分析與科 研應用的主要選擇,但由于實驗操作復雜、成本高等原因,在臨床應用中仍處于起步 階段,應用前景廣闊。

        ?熒光原位雜交技術(FISH)

        FISH 是一種利用非放射性的熒光信號對原位雜交樣本進行檢測的技術,主要用于指 導腫瘤靶向藥物使用、腫瘤預后、腫瘤疾病分型診斷等領域,是檢測 HER-2 基因狀 態的金標準,目前在大多數省份和地區已經納入醫保。

        FISH 全稱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原理是利用已知的 DNA 變異序列,與被檢測的樣本 DNA 序列雜交、互補配對,從 而發現樣本 DNA 的異常情況,主要用于了解基因或染色體是否發生擴增、缺失、融 合或斷裂,檢測樣本來源廣泛(組織、脫落細胞、羊水、血液、骨髓等),且不僅限 于新鮮樣本,2-3 年的石蠟樣本都可以檢測;同時,FISH 檢測成本較低而且在大多 數省份和地區都被納入醫保范疇。FISH 應用最多的場景是 DNA 擴增檢測,《2014 年 NCCN 乳腺癌臨床實踐指南》和《乳腺癌 HER2 檢測指南 2014 版》均指出 FISH 是 檢測 HER2 基因狀態的“金標準”,目前 Roche、Abbot 等研發的 HER-2 擴增檢測 試劑盒已獲得 FDA 批準。

        基因芯片技術

        基因芯片技術又稱?DNA 微陣列技術,是將大量已知 DNA 序列做成探針,集成在同 一芯片上與標記樣品分子進行雜交,從而獲得樣本序列信息,可以實現對大量目標 基因同時進行檢測,具有成本相對較低(比如微基因的 WeGene檢測套件僅 599元)、 檢測效率較高的優勢,主要應用于消費級基因檢測、病毒分型、耐藥突變位點檢測、 遺傳基因和腫瘤基因檢測等領域。相比基因芯片產業在發達國家的高速發展,我國基?因芯片行業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代表企業包括賽樂奇、博奧生物、百奧科技、達安?基因等,目前獲批的基因芯片診斷試劑盒主要應用在?HPV 病毒基因分型、乙肝病毒 基因分型和耐藥突變位點檢測、腫瘤基因突變等領域,獲批的基因芯片相關儀器較 少。在國家相關政策和終端需求不斷擴大的推動下,我國基因芯片技術已經進入產業 化探索階段,根據沙利文數據顯示,中國基因芯片行業市場規模從 2014 年的 35 億 元增長至 2018 年的 95.1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28.4%。

        1.2 PCR:分子診斷主流技術平臺,臨床診斷“金標準”

        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是指利用 DNA 聚合酶(如 Taq DNA 聚合酶)在體外條件 下,催化一對引物間的特異 DNA 片段合成的基因體外擴增技術。PCR 是生物體外 的特殊 DNA 復制,最大的特點是能將微量的 DNA 大幅擴增。以實時熒光?PCR 技術 為例,通過 PCR 技術進行分子診斷的主要流程包括:

        1.核酸的提取和純化:使用核酸提取試劑從病毒、細菌等中提取出 DNA;

        2. 核酸在引物約束下特異性的 PCR 擴增:在提取的 DNA 中加入擴增需要的反應 液(酶、復制需要的原料、引物等),在 PCR 儀中完成擴增過程;

        3. 擴增產物的檢測:通過熒光標記法檢測 DNA 含量,從而判斷病毒 DNA 含量,給 出診斷結果。

        PCR 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敏度高、特異性好、及時方便,在基礎研究以及醫學診 斷、法醫學和農業科學等各大領域應用廣泛。在臨床診斷中,PCR 技術具有諸多優 勢:靈敏度高,靶細胞檢出率可達 1/100 萬,病毒檢測靈敏度≥3RFU,最小細菌檢 出率為 3 個,檢測樣本純度要低,僅需 DNA 粗提取;擴增反應在 2-4 小時內完成, 使用簡便、快捷。作為臨床診斷的“金標準”技術,PCR 廣泛應用于血站核酸檢測、 疾控核酸檢測、臨床核酸檢測等領域,其中,在傳染病診斷和血篩檢測中,PCR 技 術能縮短診斷的“窗口期”并且可以定量對病原體進行檢測,相比于傳統的免疫診斷 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基于 PCR 技術的分子診斷是醫院對傳染病診斷的“金 標準”。

        PCR 經過三代技術更迭,精確度和靈敏度不斷提高PCR 技術最早由穆勒于 1985 年發明,經歷了第一代定性 PCR、第二代定量 PCR 和數字 PCR 三代技術迭代,其 中第二代定量 PCR 包括熒光定量 PCR(qPCR)以及在其基礎上分化出來的 ARMS (突變擴增阻滯系統)和 HRM(高分辨溶解曲線)。三代技術的主要差異如下:

        ? 第一代定性 PCR 技術:采用瓊脂糖凝膠電泳對?PCR 擴增產物進行分析,存在 交叉污染、檢測耗時長、只能做定性檢測等缺點,目前處于衰退期,已基本被淘 汰;

        ? 第二代熒光定量 PCR(qPCR)技術:qPCR 在一代定量 PCR 的基礎上引入熒光探針標記法從而實現定量檢測,目前發展最成熟、應用最廣泛、臨床普及率高, 為現階段主流應用平臺,正處于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市場增速在 20% 以上;

        ? 第三代數字 PCR(dPCR)技術:dPCR 是在 PCR 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芯片和熒 光檢測技術進行核酸絕對定量檢測。芯片技術是 dPCR 的核心工藝,利用對樣 品進行分液處理進而實現“單分子模板 PCR 擴增”,達到定量檢測的目的,具 有更高的精確度和靈敏度,目前處于導入期,市場增速在 10%-15%。

        ?

        ?

        二代?PCR:主流分子診斷平臺,伴隨診斷和感染性疾病領域為主

        qPCR(熒光定量 PCR)是目前應用最成熟、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平臺qPCR 在 國內外均為分子診斷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平臺,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 炎、性病和其他病菌/病毒類等)和腫瘤伴隨診斷領域,目前仍以 qPCR 技術平臺為 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0 年 5 月 11 日,國家藥監局共批準了 806 個 PCR 類 產品,其中熒光定量 PCR(qPCR)產品占比高達 85.11%。在伴隨診斷領域,NMPA 獲批的伴隨診斷產品中有 60%都是基于 qPCR 技術,而 FDA 批準的 39 個伴隨診斷 產品基于 qPCR 技術的產品占比也高達 38.46%(15 個)。

        ?


        ?國內?PCR 行業競爭激烈,不同細分領域龍頭效應顯著。二代?PCR 技術門檻相對較 低,國內獲批的 PCR 檢測產品數量多、競爭激烈,主要企業包括達安基因、艾德生 物、凱普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透景生物、圣湘生物等。


        從獲批的 PCR 檢測試劑盒數量維度看,達安基因擁有 38 種基于 qPCR 技術的檢測試劑盒取得 NMPA 的批文;從不同細分醫療器械創新網維度看,各家產品線重合度較高,尤其是優生優育、性 傳播疾病、HPV 檢測等領域競爭激烈,但艾德生物、凱普生物、亞能生物憑借多年 在不同細分領域的先發優勢、技術積累以及渠道優勢等分別在伴隨診斷、HPV 檢測、 地中海貧血檢測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中凱普生物在 HPV 檢測領域占據 1/3 市 場份額,艾德生物在 PCR 伴隨診斷領域具有絕對領先優勢。?

        第三代數字?PCR(dPCR):應用前景廣闊,未來發展趨勢

        ?qPCR 相比,dPCR 優勢包括:靈敏度高(可以達到單個核酸分子)、無需標準曲 線或參照基因進行對比來測量核酸量、適合環境復雜樣品的檢測、能夠有效區分濃 度差異微小的樣品。dPCR 在國內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僅有南京科維思生物的 HER2 基因擴增檢測試劑盒(數字 PCR 法)獲批,在腫瘤伴隨診斷、腫瘤早篩、傳 染病檢測、NIPT、藥物基因組學等領域具有較大臨床應用潛力和優勢。根據沙利文 數據顯示,中國 dPCR 行業市場規模從 2013 年的 14.6 億元增加至 2017 年的 72 億 元,CAGR=29.2%,到 2022 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266.6 億元。


        1.3 高通量測序(NGS):引領分子診斷走向高端,應用前景廣闊

        測序技術更迭速度快,二代高通量測序(NGS)為市場商用主流。?1977 年第一代 DNA 測序技術(Sanger 法)發展至今,測序技術經歷了第二代高通量測序(NGS)、 第三代單分子測序技術和第四代納米孔測序技術的發展變革,各代技術醫療器械創新網不 盡相同,各有優缺點,目前處于三代技術并存的局面。第一代 Sanger 測序技術具有 測序讀長較長、準確率高的優點,但由于通量低、成本高等因素沒有得到大規模應用;二代測序技術自 2005 年以來快速發展,憑借高通量、低成本、測序時間端等優勢, 在全球測序市場中仍占據主導地位;第三/四代技術在測序流程、測序時間和讀長上 進一步優化,在 ctDNA 測序、單細胞測序等也具有明顯優勢,是未來發展趨勢,但 目前由于錯誤率較高、分析軟件不夠豐富等原因,商用受到一定限制,未來隨著技術 的改善有望進入成熟應用階段。

        ?

        ?

        高通量測序技術(NGS)又稱為下一代測序技術,是指通過模板 DNA 分子的化學 修飾,將其錨定在納米孔或微載體芯片上,利用堿基互補配對原理,在 DNA 聚合 酶鏈反應或 DNA 連接酶反應過程中,通過采集熒光標記信號或化學反應信號,實 現堿基序列的解讀,一次性可完成幾十萬至上百萬條序列的測定NGS 技術可提供 滿足評估目標靶向基因所需的擴展性、速度和分辨率。可以同時對許多樣本中的多個 基因進行評估,如此便可運行多個獨立的分析,從而節省時間并降低成本。另外,與 范圍更廣的方法(如全基因組測序)相比,靶向基因測序生成的數據量更少,更易管 理,因而分析起來更加輕松。


        文章來源:摘自未來智庫分子診斷行業深度研究及投資策略:精準醫療,看PCR還是NGS》,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返回列表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醫療器械創新網網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贞丰县| 六枝特区| 沅江市| 乡城县| 廉江市| 宝清县| 西安市| 广饶县| 稻城县| 满城县| 长丰县| 濮阳县| 平度市| 南康市| 邓州市| 三穗县| 秀山| 页游| 南开区| 东乡| 平江县| 临朐县| 务川| 买车| 泸水县| 余姚市| 堆龙德庆县| 扎鲁特旗| 正安县| 新余市| 万山特区| 高碑店市| 修武县| 富平县| 门头沟区| 长丰县| 临邑县| 金堂县| 南宁市| 从江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