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上市、完全可轉換的肩關節置換系統
近日,強生宣布其骨科子公司的INHANCE? Shoulder System獲得FDA的510(k)許可,該產品主要用于反向肩關節置換術,是目前第一個上市、完全可轉換的肩關節置換系統。
INHANCE? Shoulder System 的特點包括:
? 135°頸軸角度,帶有橫向選項
? 全方位評估患者情況進行尺寸選擇
? 3D激光打印R/SPEED?底板和帶中央螺釘、中央柱的模塊化底板
? 先進的交聯維生素E聚乙烯,具備所需的耐磨特性和氧化穩定性
? ONESTEP PREP? 關節盂鉸刀
INHANCE? Shoulder System還設計用于將某些骨科手術的護理地點轉移到門診和門診手術中心,其中經濟價值和運營效率是關鍵考慮因素。INHANCE? Shoulder System的植入物旨在保護骨骼,提供即時的生物固定,并促進術中靈活性,同時簡化各種手術治療方案的準備工作。
“在我們的INHANCE肩部系統中添加反向肩關節置換術正在幫助我們改變患者護理方式”,DePuy Synthes全球總裁Rajit Kamal 說。“這加強了我們對創新的承諾,以解決當今外科醫生最緊迫的需求以及推動未來臨床趨勢的市場動態。”
骨科集采巨變下,對強生影響幾何?
不斷的新品問世,保持先發性優勢,以及長期市場培育和卓越的銷售服務團隊,強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據了解,2021年全球骨科市場,強生DePuy Synthes、史賽克、捷邁邦美、美敦力和施樂輝五巨頭業務均實現增長。其中強生骨科營收85.88億美元,同比+10.6%,依舊強勢問鼎榜首。
隨著中國骨科市場的持續增長,在中國市場拿下多少“江山”,對于骨科巨頭們的世界排名也至關重要。
當前國內骨科集采形勢嚴峻,骨科耗材降價成為大勢所趨。在關節國采中,強生DePuy Synthes、史賽克、捷邁邦美和施樂輝等進口企業大幅降價,甚至還在個別項目上報出比國產企業低不少的價格,可謂誠意滿滿,也可以看出中國市場對于它們的重要性。
強生在關節國采中,髖關節A組、膝關節A組中全線中標,集采之后仍然有17%市場份額,成為最大贏家。
業內人士表示,在關節集采中,像強生這類進口一線企業更占優勢,中標情況非常好,量大且價高。有的國產企業雖然全線中標,但是產品價格和進口企業相比并不具備很大的優勢。最容易出局的是進口二線品牌和國產中產品力不強的品牌。
2022年3月起,關節集采結果陸續在各省開始執行。對于強生的業績影響,或許后期我們可以從二季度報里了解一二。d
隨著脊柱集采方案征求意見稿的發布,脊柱國采也進入倒計時,對于各大巨頭的排名及行業競爭格局又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將持續關注。
創新驅動發展,強生深耕三個方向構建技術壁壘
集采常態化下,骨科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骨科企業頻頻發力奮起直追。要想保住霸主地位,如何以技術創新撬動存量市場至關重要。
強生作為領跑者,在技術創新這條路上一直走在行業前列。近幾年,強生重點深耕三大方向構建技術壁壘。
一是手術機器人。通過精確的導航,手術機器人輔助醫生到達人為難以觸及的地方,質量和安全性都能得到保證。
二是人工智能。骨科手術復雜程度極高,往往在術前準備階段會耗費大量時間。人工智能通過通過非常快速的自我學習,進行手術方案的提前規劃,不斷進行匹配、自我校對以確保準確率,大大提升手術方案的針對性和手術效率。
三是3D打印技術。根據手術方案打出手術導板,在精準度提升的同時,實現個性化手術方案。以3D打印代替過去的人工手段進行校準,也能減少患者和醫生面臨的輻射風險,并且能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手術室周轉率。
這三大創新技術的加持,加速實現骨科手術的個性化、精準化與安全化。創新跑出加速度,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代理商“生死之戰”,強生全國總代轉型做創新的推動者
集采價格基本壓著出廠價,對廠家而言或許沒有太多變化。關節國采結果由于3月開始執行,目前暫時也沒有業績數據體現。不過對于代理商來說,行業寒冬卻早已至。
代理商主要依靠從生產企業方面采購的進貨價和終端銷售價差額賺錢,利潤空間較生產企業更小。集采雖然沒有限制供貨渠道,但是大幅降價后,代理商利潤空間可能接近于0,面臨淘汰出局,終止代理業務也成了部分代理商無奈之選。
作為強生骨科關節產品的總代理商,2020年新華醫療近30%的凈利潤來源于強生醫療。在集采來臨之前,新華醫療選擇及時割肉,宣布于2021年6月30日與強生終止業務代理合作。
終止代理強生醫療業務,短期內對新華醫療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必然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在21年年報中,新華醫療未明確談及終止代理對營收的影響,不過我們可以看到新華醫療“醫療商貿產品”板塊營收下滑10.90%,或是終止代理的負面體現。
除了新華醫療外,凱利泰旗下的心臟支架代理商子公司深策勝博,也在支架集采后終止了代理業務。隨著脊柱國采的推進,以及省級集采的常態化,未來或許有更多代理商選擇終止代理業務。
集采壓力下,耗材代理儼然不再是“香餑餑”,轉型進軍醫療器械制造領域,做創新的推動者,也成了很多大代理商更好的選擇。
以新華醫療為例,早在2016年,新華醫療就已開始布局骨科耗材研發、生產和制造。和臺灣聯合骨科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新華聯合,該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將形成年產人工髖關節4萬套/年、人工膝關節3萬套/年,正常年銷售收入約4.41億元,年利潤總額1.62億元,產量與銷售收入均達到國內行業領先地位。
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在骨科市場巨變下,以創新帶動企業發展,未來才能獲得更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