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窺鏡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醫療領域,經過近些年的不斷發展,內窺鏡在全球市場上應用場景廣闊。我國內窺鏡行業起步較晚,但在國家政策支持、市場需求增加等因素的推動下,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我國內窺鏡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發展潛力巨大。
據了解8月14日,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統計,2022年上半年內窺鏡市場排行榜十已公布出來,其中邁瑞、開立位居排行榜前五。
01、22年上半年內窺鏡TOP10,邁瑞、開立位居前五
內窺鏡是一種常見的醫療器械,依賴光源輔助,經人體的自然孔道或經手術做的小切口進入人體內,并直接窺視有關部位的變化,是內、外科精細檢查和微創治療的必備工具。
而下圖是眾成醫械大數據平臺統計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內窺鏡市場排行榜十,在其上半年銷售情況來看其中,奧林巴斯占據榜首占據市場份額34.93%。

而后依次是:卡爾史托斯占比13.47%、富士 9.25%、邁瑞 5.62%、開立 4.24%、豪雅 2.99%、施樂輝 2.34%、艾克松 2.18%、歐普曼迪 1.58%、德國狼?理查德沃爾夫 1.29%,其中邁瑞和開立分別位居榜四和榜五。

其根據21年的排行榜來看,國產邁瑞、開立21年時占榜位及市場份額占比也并不高,與其今年的排行榜及數據來看,邁瑞此次在榜單排名中上升了一名,此次位居榜四,同時市場份額占比也從去年的3.60%增長至今年的5.62%;
而開立與其比較此次在榜單排名中上升了兩名,此次位居榜五,同時市場份額占比也從去年的2.00%增長至今年的4.24%。而此次兩位國產企業繼位上榜由此可見國內內窺鏡固然依賴進口,但是目前國產企業已經入圍并且同時進軍該賽道可肩對比了。?
內窺鏡在臨床中主要起到診斷及治療作用:診斷功能是臨床醫生通過內鏡獲得實時動態的內部圖像,并且通過合適的器械取得組織進行體外檢測;治療功能則是配合專業的微創手術器具,進行特定的手術治療。
其按產品結構和形態劃分,內窺鏡可以分為軟鏡和硬鏡。根據使用科室和場景,再分別細分為腹腔鏡、胸腔鏡、關節鏡,和胃鏡、腸鏡、輸尿管軟鏡等。其各級醫院仍是內窺鏡的主要應用市場,醫用內窺鏡在臨床中的運用場景非常廣泛,主要應用于婦科、骨科、泌尿科、神經外科和普外科,其中普外科是內窺鏡市場應用占比最高的科室。?

從上圖可以看出排行第一的是寧波市第一醫院占市場份額3.21%,而后依次是河南省人民醫院2.42%、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0.71%、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0.68%、北京市延慶區衛生健康委員會0.59%、邢臺市人民醫院0.52%、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0.47%、濟南市長清區人民醫院0.46%、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0.45%、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0.44%。
而其根據眾成數科統計,21年共監測到4394家采購單位公布內窺鏡招投標中標結果,涉及13750條內窺鏡中標結果數據,涵蓋479個品牌商,采購數量共計29682件,采購總額合計140.8億元。而對比今年來看位居第一的采購單位所占比的市場份額已達到3.21%,顯而易見內窺鏡在國內市場需求占比還是挺大的。

而目前,國內內窺鏡市場被日德廠商壟斷,國產廠商市場占有率為5%。奧林巴斯、富士、賓得等日本企業壟斷軟鏡市場,市場份額最高達44%,德國卡爾史托斯保持在硬鏡領域的領先地位,市場份額26%。我國國產生產企業開立醫療、澳華內鏡、邁瑞醫療等在內窺鏡市場占有率較低,在內窺鏡高端市場上更是無法與進口廠商直接競爭。

其根據醫械市場洞鑒分析工具清洗和展現的千里馬招標網數據顯示:2022年1-6月份,全國內窺鏡公開中標事件累計4268次,金額超過24.79億元。其中,一季度中標金額為12.76億元,略高于二季度的12.03億元。中標總臺數超9385臺,公開招標的采購單位數量約1918家,中標的經銷商數量約2592家。受其上半年疫情影響內窺鏡采購總額同比21年上半年降低11.75%。

而內窺鏡目前是全球醫療器械行業中發展較快的產品之一,我國內窺鏡市場增速同時也遠高于其他國家。從2017年到目前我國內窺鏡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1年我國內窺鏡市場規模約為350億元,同比增長12.1%,預計2022年我國內窺鏡市場規模將達到440億元。
03、我國內窺鏡市場造外企壟斷,國產企業技術發展突破打破壟斷
相比國際內窺鏡器械勢不可擋的發展勢頭,我國內窺鏡生產企業起步相對較晚,與國外領先企業差距較大。我國目前內窺鏡市場主要由奧林巴斯、卡爾史托斯和富士膠片三家外企巨頭壟斷。其近年來隨著技術的持續進步,按此次排行榜來看國產內窺鏡以邁瑞醫療、開立醫療、歐普曼迪等為代表的的國產企業逐步實現了技術突破,打破了壟斷。
奧林巴斯 OLYMPUS
該司成立于1919年,公司在軟鏡領域占據“霸主”地位。在內窺鏡領域,目前奧林巴斯主要內窺鏡產品包括消化內鏡、膽道鏡、腹腔鏡、電子胃鏡、膀胱鏡、輸尿管鏡、經皮腎鏡、宮腔鏡、陰道鏡、支氣管鏡和耳鼻喉鏡等。

此前開發了一種名為 EVIS LUCERA ELITE的新系統。EVIS LUCERA ELITE 旨在提供更高的成像性能并更易于執行結腸鏡檢查的醫生使用,具有許多新技術和創新技術。
卡爾史托斯 KARL STORZ
卡爾·史托斯公司創建于1945年,目前在國際市場和我國的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作為內窺鏡技術的開拓者和先驅,卡爾·史托斯的名字意味著——獨特專利的柱狀鏡體;近乎完美的內窺鏡影像;先進的無創及微創診斷、治療技術;不斷涌現的新產品和新技術。

這款系統可同時連接和控制多種模塊,并可通過集總控制總線對光源、氣腹機等設備進行控制,存儲各類用戶設置。此外,根據不同手術者習慣和手術方式,還可進行個性化預設,大大優化腹腔鏡手術效率,為婦科、外科等微創手術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富士相膠 FUJIFILM
成立于1934年,主營業務包括成像解決方案、信息解決方案和文檔解決方案。醫療事業為富士膠片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富士內鏡系列產品主要涵蓋消化道內鏡及系統,呼吸道支氣管鏡系統、超聲支氣管鏡系統,耳鼻咽喉電子內鏡系統等,在中國縣域健康大會期間,富士膠片推出全新ELUXEO Lite 6000高性價比的新一代內鏡系統。

該系統搭載富士膠片獨家的LCI聯動成像技術與BLI藍光成像技術,通過增加黏膜顏色的對比度和表面結構的辨識度,從而顯著提高早癌病灶的發現率,使用高性價比實現精準篩查,服務縣域早癌篩查工作。
邁瑞醫療 MINDRAY
邁瑞醫療于20年9月20日,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公布在微創外科領域的最新布局。邁瑞醫療表示,基于在設備的研發和營銷模式上的優勢,公司選擇從微創外科領域的核心產品硬鏡系統作為切入點,目前已經推出了高清和 4K 兩款腹腔鏡系統。

這款2019版《4K腹腔鏡手術技術中國專家共識》指出,4K腹腔鏡系統推薦使用不低于55英寸的監視圖,以達到最佳視覺效果。建議熒幕放置距離手術醫師150-200cm區域實施手術。
開立醫療 SONOSCAPE
成立于2002年,主要產品為超聲診斷系統、電子內鏡系統、體外診斷系列,于2017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自2012進軍內窺鏡領域以來,不到10年的發展,開立醫療已從行業后起之秀躋身世界先進水平。

去年9月超聲電子上消化道內窺鏡EG-UR5成功獲得NMPA批準。EG-UR5主要用于上消化道管腔進行內鏡下觀察、診斷,同時對上消化道壁及周圍臟器進行超聲掃查,在食管、縱膈、胃、十二指腸、胰膽系統和腎上腺等處的良惡性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具有極高的價值。
歐普曼迪 OPTOMEDIC
2013年,歐譜曼迪在佛山南海成立,四位創始人均來自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光學儀器、精密儀器專業,在各自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歐譜曼迪是內窺鏡領域的標桿企業,其自主研發的4K極清熒光導航內鏡系統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填補了國內高端醫療內窺鏡行業的空白。如今,歐譜曼迪的產品已遍布全國400多家三甲醫院。

2020年,歐譜曼迪首個在國內市場推出了熒光系列的二代產品——4K熒光導航內鏡系統,產品通過先進光學成像和信號處理技術,在手術中標記目標組織,隨時切換4K白光、熒光及偽彩圖像等模式,能夠滿足醫生對于成像色彩的多樣化需求,該產品在白光圖像和熒光系統上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打破海外企業持續壟斷局面。
— —
內窺鏡的市場對于中高端醫療器械廠家而言,市場占有率代表了臨床對公司產品的認可度,也代表著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行業地位。在外企仍占據絕對市場的內窺鏡跑道上,國產內窺鏡產品和廠商的崛起仍然道阻且長。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以及醫療系統的不斷完善,未來全球內窺鏡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特別是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例如中國,老齡化加速,醫療檢查需求加大,將持續推動醫用內窺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