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華內式發布了旗下全球首臺4K超高清消化內鏡---AQ-300,這是繼行業老大奧林巴斯之后又一家實現4K技術公司,與奧林巴斯標桿產品EVIS X1已旗鼓相當,達到了畫質新高度。可惜奧林巴斯還未在海外宣布推出與之匹配的消化內鏡。
消化內鏡作為消化道癌癥診療的關鍵,這些年來使用率大幅度增高,市場規模急劇擴張。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內鏡市場規模已有225億元,并且預計2024年將增長至423億元。然而面對如此高景氣的市場,不少內鏡巨頭都紛紛繞開了消化內鏡領域。
盡管消化內鏡市場非常巨大,但是這個領域卻是一個高度壟斷行業。日本三巨頭一度壟斷整個行業90%市場。就連美敦力、美敦力這樣巨頭只能徘徊于消化內鏡的門口,遲遲未入局。
國內不少企業也曾雄心勃勃想加入這個大市場,并能夠有所作為。國內一哥邁瑞一度殺入到消化內鏡領域,但是很快在消化內鏡領域沒有一哥消息。
之所以大佬們不愿意在消化內鏡領域堅持,主要由以下原因:
不同于其他醫療器械,軟鏡在光學成像、圖像算法和制造工藝上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在成像方面,軟鏡頭端藏有完整的鏡頭模組,在10mm直徑左右的細管間怎樣排布才最合理,怎樣才能保證軟鏡與主機光源的穩定傳輸,每一步都是細致且不可出錯的。
在制造工藝方面,目前全球軟鏡基本還是依賴于手工組裝,切割、拼接、膠合、接線、拼裝等多道工序都需要非常精細化的操作。手上功夫要了得,手下的鏡子才能合格。
在供應鏈方面,內鏡動輒上百個上千個零配件,每個零配件之間的適配與選擇都決定了成品的質量與使用感。而積累這些則需要付出幾倍的時間與試錯成本。
在這樣的基礎上,軟鏡想要做好,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放眼全球內鏡市場,由于日本內鏡企業在光學領域的技術積累和領先水平,全球范圍的市場份額基本被日系企業壟斷,其中奧林巴斯一家獨大。而造成這種寡頭的深層次原因,除了上述的行業技術層面的難點外,還有以下兩點:
由于軟鏡的專業性要求以及軟鏡的裝機需依靠臨床醫師的使用習慣,所以醫師的軟鏡主流選擇是進口產品。外加近年來新增的臨床醫師大多由院內培訓和生產企業培訓中培養發展,從而導致醫師大多數選擇進口軟鏡設備。奧林巴斯從1979年起就進入中國開始培訓中國醫生,并建立多個醫療技術培訓中心,每年至少有5000名基層醫生參與培訓。在早期開始培養醫生使用習慣,客戶黏性較高。近年來,國產企業積極開展了系列與醫院合作進行的學術推廣和產品培訓。如澳華內鏡著重于內鏡內鏡中心的建設以及手把手培訓班的舉辦,開設“創新學院”,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另外,消化內鏡的檢查方式決定了它是半個“設備+耗材”的模式,消化內鏡主機一般可以使用8-10年,而鏡體在使用頻繁的醫院(一般三級醫院)是2-3年更換一次,在使用頻率低的醫院(一二級醫院)可能根本不需要更換;主機與鏡體是一一對應的封閉系統,因此行業先發優勢明顯。
消化內鏡主要的醫療器械創新網是消化內科,與醫療器械巨頭重點布局的大外科、影像科、檢驗科的相關性都非常低,幾乎沒有協同性,疊加較高的進入壁壘,使得各大器械巨頭進入該領域的興趣較低。
因此想要在消化內鏡領域有所作為,除了不斷創新之外,還需要堅持。只有通過堅持,才能打通上下游,攻克技術難關,從而在之前基礎上進行創新。
澳華長期堅持,在消化內鏡領域開始打破三巨頭壟斷,實現技術突破。AQ-300上市,可以說是奧華長期不懈結果。
AQ-300
AQ-300是一款4K超清消化內鏡系統,其將分辨率由1080P革新至了4的超高清,這味著AQ-300圖像精細程度與業老大奧林巴斯最新一代內鏡系統——EVIS X1已旗鼓相當。
AQ-300可結合多個尺度的信息進行圖像增強,強調微弱細節的同時不放大噪點;以全新特征提取算法,增大正常組織與病灶的視覺差異性;通過亮度校正、色度拉伸、紋理強化的綜合作用重塑白光的臨床效果,從而帶來精益求精的圖像畫質體驗。
同時在染色方面也實現突破,AQ-300有5種不同光譜特征的led光源,通過組合光源并搭配光學光路設計手段實現了CBI技術的全新升級,支持4種染色模式,分別為regular模式/indigo模式/aqua模式/amber模式。其中,全新的Amber模式結合紅光與綠光,重點使用了琥珀光,并配備了圖像融合算法和對比度反饋調整技術,適用于觀測黏膜深層血管或有淺層血水遮擋的出血點。
AQ-300還可通過智能平板、雙畫面顯示的形式,進行多用戶人機交互與智能匹配多型號控制主機,同時可為用戶帶來可實時診斷的便捷操作。外加AQ-300具備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功能,可實時檢測疾病病變的具體部位,針對病變部位進行實時標記、自動截圖等功能,為醫生提供更為精確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