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是醫療界爭論了20年的話題。
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國家衛健委表態!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患者安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再次表態:為了加強藥品耗材安全管理,嚴禁重復使用一次性耗材。
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均強調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不得重復使用,《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也規定“醫療機構對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不得重復使用,使用過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銷毀,并做記錄”。
雖然人大代表梁益建曾連續三年向衛健部門、醫保部門、藥監部門提出建議,認為部分一次性醫用耗材可重復使用以降低成本,但直到2021年1月,國家相關部門才通過了針對“部分一次性醫用耗材——超聲骨刀可重復使用”的建議。
可以看出,國家衛健委對一次性醫用耗材的重復使用非常謹慎。這涉及公平與效率、公益與營利等多方面觀點之間的權衡。
核心爭議問題尚未解決!重復使用艱難推進
首先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的核心爭議:在于一次性高值醫用耗材目錄的建立與調整。早在21年國家衛健委的答復中就明確表示,要配合國家藥監局調整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目錄,平衡復用和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但是時隔三年,仍未有任何推進。
不論是中國還是在國際上尚無一次性使用醫療器械目錄制定的先例。而且醫療器械監管部門、衛生健康部門、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醫院及臨床醫生、患者和普通民眾的意見也各不相同,因此對于目錄制定這塊還存在著巨大分歧。
其次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的難點在于交叉感染問題,安全風險高,目前難以大規模推行。
此前國內醫院因消毒管理體系不完善,曾多次發生因重復使用一次性醫用耗材導致交叉感染和醫療事故。
最后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的經濟問題,也是復用難以實現的關鍵。
一次性醫用耗材在企業研發和生產環節中就已經決定了其構造,相比可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審批流程更為簡單,產品上市速度更快,回收成本也更快。特別是對于那些研發時間長、資金投入大的高價值醫用耗材來說,一次性加高價無疑是廠家追求利益的最優解。
讓生產企業犧牲經濟效益去研發生產可重復使用的一次性醫用耗材本就違背了經濟學原理。唯有國家出資并給予大量獎勵來鼓勵企業進行研發,但實際落地難度極大!
巨大經濟效益!一次性醫用耗材的“罪與罰”
實際上是一次性醫用耗材重復使用背后,還牽涉到醫院、醫保多重臨床與經濟問題。
為什么一次性醫用耗材違規重復使用仍舊屢禁不止呢?
究其原因,一次性醫用耗材背后巨大的市場效益推動部分醫務人員鋌而走險。據統計,一次性醫用耗材占全部住院病人總支出的22%-30%,占手術病人醫療費支出的50%左右,并且很多一次性醫用耗材都是納入醫保目錄的,多次重復使用無疑將會套取大量醫保資金。
近年來,醫保部門的飛行檢查中,除了發現定點醫療機構串換器械外,部分醫院明知國家禁止重復使用一次性器械,卻仍然讓患者使用,并收取與全新器械一樣的費用,以騙取基金。
可見,一次性耗材復用,并不是簡單的一句話,這其中牽涉到法規、成本經濟、醫患關系、院感、醫保等一系列問題。
作為最早關注國內高值耗材復用問題之一的人,中國科學院阜外醫院血管外科中心副主任沈晨陽則表示:“經濟問題還是要通過經濟手段解決。不如鼓勵國產器械廠商研制成本更低的產品來解決價格矛盾。”
素材 來源 :國家衛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