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因美納公司通過內部郵件宣布全球裁員約3.5%,以推進1億美元開支縮減目標。根據2024年末員工數8,970人計算,本次裁員影響超過300人。
因美納的裁員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來一系列調整的一部分。自2022年以來,該公司已多次實施裁員計劃:
2022年大規模裁員:因美納在全球范圍內裁減約500名員工,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5%。這次裁員被視為因美納應對成本壓力和行業變化的重要舉措。
2023年多輪裁員:因美納繼續優化人員結構,具體裁員人數未公開披露,但涉及多個部門和地區。
2024年加州裁員:因美納終止了大約50名加州員工的職務,顯示出其在美國本土市場的進一步調整。
2025年2月裁員:裁減96名員工,主要集中在圣地亞哥總部,表明因美納仍在持續優化內部資源配置。
本次裁員是因美納繼今年2月大裁員后的第二次裁員行動,但目前并未公布具體裁員地區等細節。裁員是否與此前被中國商務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而導致的業務縮減有關,仍不明了。
4月15日,因美納CEOJacob Thaysen在2025阿布扎比全球健康周(Abu Dhabi Global Health Week)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市場力量,在尋找基因測序儀回歸中國的方法。
Jacob Thaysen在接受上述采訪時強調,“目前我們的產品在不可靠名單上,這意味著無法向中國銷售儀器,但我們會繼續為所有中國客戶提供耗材支持,尤其是那些需要優質測序才能獲得正確治療的中國患者。”
因長期壟斷全球基因測序市場,因美納也被譽為基因科技行業的 “谷歌”。公開資料顯示,因美納成立于1998年,總部位于美國。作為全球基因測序領域的龍頭企業,其業務覆蓋腫瘤學、遺傳和傳染病、生殖健康等領域,核心產品包括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和基因芯片等。
自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因美納在中國基因測序儀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因美納在華營收22億元,其中儀器營收占比為20%-30%。
中國商務部在2月4日的公告中指出,因美納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原因系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的正常交易,對中國企業采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另有業內人士透露,因美納曾以“供應鏈安全審查”為由,突然中斷與多家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的合作,甚至扣押已付款訂單,導致國內數10個癌癥早篩、遺傳病研究項目被迫停滯。
在被列入清單次日,因美納發布聲明稱,公司正“正對相關事情的影響進行詳細評估,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同時強調其“始終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全球運營”。
3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將美國因美納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并禁止其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這一決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3月11日,因美納就上述公告進行回應稱,充分尊重中國商務部的決定,并將繼續遵循市場化、法制化原則開展全球運營,嚴格遵守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市場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法律法規。
此外,因美納首席財務官 Ankur Dhingra 表示,“我們的2025財年新指導方針認為,來自中國的營收貢獻將相對有限,且預計當前的宏觀趨勢會持續下去。”
因美納還透露,公司正在為2025財年制定一項約1億美元的增量成本削減計劃。這些節余將幫助緩解有關大中華區業務營收和相關運營收入減少等多種潛在情景帶來的影響。
4月8日,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啟幕,但因美納卻未出席此次展會,外界普遍認為因美納的缺席或許與其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有關。
另一方面,業內普遍認為,因美納被被禁止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有望加速中國基因測序儀市場的國產化進程。有醫藥研究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內的頭部企業如華大智造、真邁生物等將從中受益。
其中,對于華大智造來說,禁售因美納進口高端產品后,國產設備更容易打開市場,帶動業績回暖,同時為研發新一代高通量測序設備爭取時間。
據媒體報道,事實上,已經有因美納的部分客戶開始轉向選擇國產。北京協和醫院在2025年4月宣布暫停與因美納合作的罕見病基因組計劃,轉而采用華大智造DNBSEQ-T20測序平臺。
而因美納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萎縮早在前幾年就有所體現。財報顯示,按年收入計算,因美納在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從2021年的64.50%下降至2023年的54.2%。
另據灼識咨詢數據,2023年,華大智造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7.3%,打破了因美納的國內壟斷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