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全球醫療器械巨頭碧迪醫療(以下簡稱BD)正與賽默飛世爾(TMO.US)、丹納赫(DHR.US)等競爭對手展開深入談判,計劃出售其估值約3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000億元)的生命科學部門。這一動作標志著BD自2月宣布分拆計劃后,正式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根據多方消息,碧迪醫療已與潛在買家就免稅換股(Reverse Morris Trust)、資產出售或分拆上市等多種方案展開討論。此外,沃特世(WAT.US)、凱杰生命科學(QGEN.US)等規模較小的公司也參與談判,試圖通過合作或免稅換股方式分一杯羹。
除產業資本外,多家私募基金對該業務表現出濃厚興趣,預計未來可能通過杠桿收購或聯合競標介入。
01
2000億的“肥肉”說扔就扔?
今年2月,BD董事會一致授權管理層尋求分離其生命科學業務,計劃將其生物科學和診斷解決方案部門從BD的其他部門分離出來,希望加強戰略重點,以增長為導向的投資和資本配置,以改善股東的價值創造。
該業務在2024年帶來了近52億美元的收入,占這家醫療科技巨頭當年總收入的25.7%。該部門包括公司的涵蓋生物科學(BDB)和集成診斷解決方案(IDS)。
此次分拆將是繼BD剝離旗下糖尿病部門Embecta后,該公司近年來第二次重大業務出售。
碧迪醫療此次剝離并非一時興起,而是多重壓力與戰略考量下的必然選擇。
激進投資基金 Starboard Value 在持股后持續施壓,認為生命科學業務長期被低估。
數據顯示,該板塊 2024 財年利潤僅 12.8 億美元,增速 0.7% 遠低于醫療部門的 17.3%。這種業績分化迫使管理層重新審視資源配置,將有限資本轉向高增長領域。
此外,市場環境的變化同樣不容忽視。
疫情紅利消退后,BD生命科學業務在 2022—2023 財年連續下滑(降幅 14.8% 和 7.8%),而全球的診斷與生物科學領域技術迭代速度加快。
獨立運營將賦予新公司更大靈活性,避免與賽默飛世爾等巨頭的正面競爭。這種調整也帶來估值重構的預期,分析師預測拆分后總市值有望提升 30%。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BD 的選擇體現了醫療產業專業化分工的必然。
在技術創新加速、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企業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實現 "歸核化" 發展,已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分拆不僅為生命科學業務開辟獨立發展空間,更為新 BD 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深度布局清除了戰略羈絆。
02
分拆之外的“瘦身”行動
就在BD宣布分拆生命科學部門后的不久,為降低成本,BD將輸液制造與工程職能轉移至其他地區,率先對圣地亞哥工廠 “開刀”,一次性裁減90人,美其名曰 “確保高效運營”。
此外,在BD公布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數據呈現“冰火兩重天”:
集團整體表現超出預期,實現營收 52 億美元(約 379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9.8%,調整后每股收益達 3.43 美元,同比大幅提升 28%。
不過業務板塊呈現明顯分化:
醫療部門表現亮眼,收入達 26.1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7.3%,其中藥物輸送與管理系統貢獻了主要增長動力;
而生命科學部門僅有 12.97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速放緩至 0.7%,較去年同期下降 9.3 個百分點。
財報同時釋放積極信號:公司已啟動 7.5 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并將全年每股收益預期上調至 14.30-14.60 美元區間,顯示管理層對戰略轉型的信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本次財報未提及新的裁員計劃,可回顧 2022 年剝離糖尿病業務 Embecta 時,曾同步裁減約2000個崗位以降低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生命科學部門獨立運營,其原有團隊可能隨業務轉移,而集團總部或將進一步整合職能重疊的崗位。
03
“瘦瘦”更健康
分拆決定是BD于2024年初啟動的全面業務組合評估的結果。公司認為,剝離生命科學部門后,新BD將徹底轉型為“純醫療技術公司”,在大型不斷增長的終端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將聚焦四大核心領域:
Medical Essentials(醫療基礎):包括輸液導管、采血設備等剛需產品,年營收占比超90%為可循環收入,現金流“壓艙石”。
Connected Care(互聯醫療):AI+自動化技術賦能智慧藥房、患者監測,搶占數字化醫療高地;
BioPharma Systems(生物制藥系統):押注GLP-1藥物遞送設備,切入千億美元減肥藥市場;
Interventional(介入治療):深耕泌尿、外周血管疾病,技術壁壘與利潤率雙高。
將生命科學部門移除后,新 BD 預計 2025 年營收達 178 億美元,覆蓋超 700 億美元目標市場,戰略重心明確指向 5% 的增長率。
從行業視角觀察,BD 的戰略調整或將引發生命科學儀器市場格局重構。作為全球市場雙雄(2024 年市場份額 21% 和 18%),賽默飛世爾與丹納赫的競購意圖各不相同。
賽默飛若成功收購,可強化其在流式細胞儀和分子診斷領域的優勢,與現有質譜儀、基因測序產品形成協同效應;
而丹納赫則可能通過整合BD的診斷系統業務,完善其從樣本制備到檢測分析的閉環解決方案。
這場戰略調整既是對短期業績壓力的回應,更是著眼于長期價值創造的關鍵布局。在醫療科技行業變革的關鍵節點,BD 的 "瘦身" 行動能否成為重塑競爭格局的勝負手,仍有待時間驗證。對此,醫療器械創新網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