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私募股權公司Keensight表示,由于“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打算終止對英國醫療設備制造商Niox Group的收購計劃。
上個月,這家私人股本公司提出以3.458億英鎊-合每股0.81英鎊(折合人民幣共計約3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Niox。
Niox Group 的核心產品是全球首創的即時護理設備 ——FeNO 檢測儀,用于哮喘患者的生物標志物(分數呼出一氧化氮)檢測。該設備通過便攜式設計和精準檢測能力,已在歐美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年營收增長率達 15%。
盡管其創新性受到市場認可,但特朗普政府于2025年4月初宣布對多國加征關稅(包括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至145%,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則被中國反制為125%),導致全球供應鏈波動加劇,醫療技術行業的股價普遍承壓。
01
30多億,說停就停
據悉,Niox Group 的 FeNO 檢測儀生產中約 60% 的核心零部件來自中國,特朗普政府 145% 的關稅直接導致其生產成本激增 38%,毛利率從 42% 驟降至 18%。
這種困境并非個案,英國 Belluscura 因 85% 原材料依賴中國被迫取消 2025 年營收預期,股價單日暴跌 50%;GE 醫療也因受關稅沖擊,4 月 9 日股價下跌1.6%。
數據顯示,美國醫療設備進口中 32% 的零部件和 45% 的原料藥依賴中國及印度,關稅政策導致的供應鏈斷裂風險正在行業內迅速擴散。
華爾街分析師警告,若關稅持續,2025 年全球醫療行業凈利潤率可能下降 5-8 個百分點。
此外,融資環境惡化也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困境。
宏觀經濟動蕩導致私募股權機構收緊資金,Keensight 原計劃收購 Niox 的項目因關稅引發的現金流風險,融資成本上升 2.3 個百分點,內部收益率預期從 25% 降至 12%,最終失去吸引力。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一季度醫療行業私募融資額同比減少 41%,跨國交易占比從 62% 降至 38%。這種融資收縮不僅影響企業擴張,還可能延緩醫療技術創新和供應鏈調整的進程。
02
關稅影響下的
“多米諾效應”
Keensight的撤資僅是冰山一角。2025年4月8日,波士頓生物制藥公司PureTech Health拒絕了私募股權公司Nordic Capital的收購邀約。
此前,PureTech曾確認與Nordic Capital就可能的現金收購其全部股本進行討論。
但PureTech 董事會認為,當前市場估值未能反映其管線價值,且北歐資本的收購條款(要求放棄 20% 的研發預算)可能損害長期競爭力。這一決策與關稅政策形成共振 —— 生物制藥行業對供應鏈的依賴雖低于醫療器械,但原料藥(如布洛芬、肝素)80% 依賴進口的現狀,仍使其面臨成本壓力。
然而,Nordic Capital的初步私有收購提議被PureTech董事會拒絕后,該公司隨即宣布不會繼續推進收購。
根據《城市收購與合并守則》第2.8條規定,Nordic Capital在收購PureTech方面受到某些限制。盡管如此,Nordic Capital仍保留在遵守收購守則和其他適用法規的情況下購買PureTech股份的權利,并可能在特定情況下于未來六個月內宣布或參與對PureTech的收購要約。
03
關稅影響巨大
關稅政策對全球醫療行業的沖擊正呈現短期劇痛與長期重構的雙重圖景。
短期內成本壓力集中爆發
美國本土化戰略遇瓶頸,本土一次性注射器生產成本較中國高 30%-40%,企業在關稅安全與價格競爭力間難以平衡。
長期產業格局也在加速重塑
中國高端醫療設備企業逆勢崛起,聯影、邁瑞等廠商在影像設備市場份額從 2020 年 18% 躍升至 2025 年 34%,政策驅動的設備更新潮進一步擠壓外資空間。
技術自主重要性凸顯,聯影醫療在高端影像設備領域實現多項世界級突破,包括全球首臺2米PET-CT和人體全身5.0T磁共振,打破了GPS(GE、飛利浦、西門子)的長期壟斷。其2024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達11.9%,超越飛利浦成為中國市場第三。
穩健醫療通過海外并購實現屬地化生產,華海藥業轉向印度市場分散原料藥風險;美國醫療器械協會與政府協商關稅豁免,中國醫藥商會聯合 15 國發起供應鏈穩定倡議。
政策層面,中國借 “一帶一路” 推動東盟出口增長 27%,美國通過產業補貼強化本土制造,但效果尚待檢驗。
值得警惕的是,若企業過度投入供應鏈調整,可能導致研發失血,削弱行業長期競爭力。這場供應鏈安全與技術主權的博弈,正重構全球醫療產業競爭邏輯 —— 企業需在成本控制與創新投入間精準平衡,政策制定者更應避免保護主義加劇公共衛生資源錯配。唯有回歸醫療產業的協作本質,以開放政策引導轉型,才能在動蕩中穩固全球健康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