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神經外科耗材集采
全進口中標
7月11日,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發布《關于京津冀“3+N”聯盟動脈瘤夾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項目(項目編號:LH-HD2025-1)中選結果公示的通知》,共有5家企業中選,中選產品全部為進口。
此前,河北牽頭三明聯盟集采、河南牽頭神經外科聯盟集采中,均將動脈瘤夾納入了集采名單,降價已覆蓋全國較多省份。
此次京津冀“3+N”聯盟集采采取“帶量聯動、雙向選擇”模式,已在外省集采中選的產品,報價不得高于歷史最低中選價;未中選產品需低于同品種最高中選價。
對比河南牽頭神經外科聯盟集采來看,部分產品價格有進一步下調。
動脈瘤夾是一種用于神經外科開顱手術的鈦合金精密器械,防止患者術中血管破裂出血。目前,我國動脈瘤夾尚未實現國產替代,臨床使用動脈瘤夾主要依賴進口品牌,集采前單枚價格普遍高達萬元。
(動脈瘤夾獲批產品,截圖自國家藥監局)
神經外科耗材主要包括顱骨材料、腦膜材料、止血材料、閉合材料、引流材料等。其中,腦膜材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國產化率高達90%,而其他細分市場整體仍由外資品牌主導。
現階段僅有外資企業可以實現五大類產品線的完全覆蓋,國內企業通常由其中部分細分市場切入,并逐步擴展產品線。少數耗材品類完全由外資企業供應。
近期四川開展腦脊液分流系統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此款產品也屬于神經外科的“進口主導型”耗材,目前僅有美敦力、英特格拉、克里斯托福彌提柯、法國索菲薩等進口品牌獲批。
02
多線拓展、降本增效、出?!?/span>
耗材市場獲利法則更新
2025年,集采降價在耗材市場早已不是新聞。降價潮對于企業打擊最猛烈的階段已經過去,活下來的器械企業與降下來的報價和毛利共存,并找到了新的獲利法則。
國內市場方面,最鮮明的例證在骨科市場。2024年,大博醫療營收21.36億元,同比增長39.29%;歸母凈利潤3.57億元,同比增長505.16%。除骨科市場外,大博醫療也在推進微創外科、神經外科、齒科業務。
出海已成為近兩年器械市場的大熱關鍵詞。以往,這家企業對于海外市場的開拓較弱,目前也計劃加強海外市場拓展。2024年境外業務營收約2.17億元,占比例10.16%。
骨科三友醫療、春立醫療、威高骨科、愛康醫療等企業整體正逐步從集采陰影中走出來。盡管對比集采前,骨科利潤率下降明顯,但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規模效應疊加企業多業務線拓展、海外業務擴張、降本增效等積極自救方式,骨科企業重回良性發展軌道。
相較于成熟市場,增量型的年輕市場更具活力。
2024年,微電生理營收4.13億萬元,同比增長25.51%;歸母凈利潤5207.04萬元,同比增長815.36%。惠泰醫療營收20.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18%;歸母凈利潤6.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08%。
電生理的火爆是全球性的,且尚在快速發展中,TOP級企業紛紛卯足勁頭搞研發,唯恐在技術迭代的節點上被落下。國產企業也在脈沖消融等新技術領域布局投入,并取得了初步進展。
此外,神經介入、外周介入等國產化進度相對較低,且市場持續增長的高端器械領域,也仍有較好的發展機會。
長遠來看,耗材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全球最頂尖的醫療器械企業,大多都在醫用耗材市場賺得盤滿缽滿。國內在器械領域年收入最高的邁瑞醫療,也在大力推進耗材業務,企業高層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到其在流水型業務領域的投注和布局。
在創新型賽道,研發實力最為重要,機會較多的新賽道也存在扎堆競爭的問題,需要關注同質化競爭問題,找到差異化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