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
33.1%的企業最多維持2個月;
17.9%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
疫情之下,企業如何尋求生機
任何一次蕭條,都是企業自我發展,或追趕對手,或超越對手的好機會。
就像BAT成于1997年經濟蕭條期,淘寶成于2003年非典蕭條期,京東成于2008年金融危機。
口罩行業,水漲船高
2月8日,聯合國微博發布消息表示,在日內瓦舉行的媒體通報會中表示,全世界正在面臨防護用品短缺的問題,口罩等個人防護資源嚴重短缺,而目前的消耗量是平時的100多倍,但是價格卻是正常水平的20多倍。
2月10日,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名單,集全國之力,集優質資源,全國對口支援疫情最嚴重地區湖北,第二場決戰正式開始,疫情中最為短缺的緊缺當屬口罩。
一時之間,各個朋友圈、微信群里遍布口罩求購信息,告急!告急!告急!
口罩概念股也是水漲船高,口罩板塊一周上漲超40%。有需求就意味著有商機,對于一些商業嗅覺敏銳者來說,這可能就是資本寒冬下的轉機。
那么,疫情下的口罩行業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收益呢?
一條自動口罩生產線投資不過30萬元,月產量100萬只。一個口罩生產成本0.3元,銷售價3元,只要賣11.1萬個口罩就賺回成本,而11.1萬只口罩只是4天的產量。
疫情之下,眾生相
為了應對口罩缺口,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跨界”加入到口罩生產的隊伍中。
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注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范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
獲批醫藥生產企業主要集中于華中和華東地區,擁有企業最多的前五個省份是河南、江西、江蘇、湖北、廣東。
▲獲批醫用口罩主要企業分布
具體企業包括莆田、中國石化、富士康、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長盈精密、OPPO和vivo等?。
說到莆田,相信大部分網友都只會想到莆田系醫院,為了應對疫情所帶來的口罩短缺,莆田決定自造口罩。
莆田發現口罩原材料在嬰兒紙尿褲生產中也大量使用,于是莆田當地兩家生產紙尿褲企業在外省采購符合口罩生產標準的無紡布和熔噴布,將原來生產紙尿褲的生產線設備改裝,短時間內就建成多條口罩罩面生產線。
而耳帶的生產、組裝等問題依靠莆田本地的鞋服產業鏈資源也很快得到了解決。僅僅不到10天時間,莆田口罩日產量就從零增長到上百萬個。
2月6日,中國石化在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征尋口罩設備,并在兩天內成功與合作伙伴對接完成11條口罩生產線,目前已進入設備安裝程序。
2月6日,富士康宣布旗下工業富聯在集團龍華園區首次導入口罩生產線,并于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預計2月底可實現200萬只的產能計劃。
*富士康借助自身在生產管理、市場協同、技術輸出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打通原材料采購、設備制造、產品生產等全產業鏈,從源頭增加醫用口罩的生產供應。
2月6日,五菱汽車發布消息稱,?上汽通用五菱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按照項目建設計劃,共設置14條口罩生產線,其中4條為N95口罩生產線、10條為一般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預計達到170萬個以上。
2月8日,比亞迪宣布生產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后量產出貨(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只/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一直到疫情緩解和消除。
2月9日,長盈精密對外表示,利用已有潔凈廠房與央企下屬醫療企業合作投產高速平面耳帶式口罩全自動生產線,目前首條生產線已成功試產,首批1000萬支口罩原材料已經到位,預計2月底口罩產能將達到100萬只/天。
此外,OPPO和vivo也將組織員工和產能進行口罩生產。
進一步來看,“跨界者”中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占比達到38%,500萬元以下企業合計占比超過一半。
權衡商機,轉瞬即逝
不過,口罩生產正處于風口浪尖之上,無數雙眼睛正盯著。
不過,此刻不管是個人和企業都在求生存,這給個人和企業的是一種新的生命力,也許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求生求存的力量。
“口罩”暴利,曇花一現還是持續火爆
2011年,我國口罩行業產量達到25億只,2012年達到30億只。2013年,霧霾,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全國平均霧霾日數不斷攀升,口罩行業再次迎來大發展。
2018年,中國口罩產量約45.4億只,2019年突破50億只,預計到2020年將突破60億只,口罩需求量持續上升。
據調查顯示:2020中國口罩前十大品牌排行榜,3M、綠盾口罩、Honeywell 霍尼韋爾、UVEX、Kowa三次元、穩健Winner、陽普IMPROVE、白元 HAKUGEN、Dettol 滴露、朝美CM。
▲中國口罩排行前十(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口罩屬于低端的制造技術,工藝簡單,疫情期間“暴利”營收。其產業鏈總體不復雜,上游主要是口罩生產的原材料及生產設備,中游為各類口罩的生產制造,下游則是藥店、醫院等口罩的流通。
隨著疫情的繼續,目前各種資本,蜂擁而入口罩行業,搶灘市場,整個行業被擠兌,原有的平衡也被打破。
風口過后,行業維穩
不過,口罩行業被新型冠狀病毒推上頂峰,也會隨著疫情的結束再次面臨寒冬,正如2003年非典一樣。
▲口罩行業產業鏈
上游受政府把控,原材料價格基本維穩:
隨著全國口罩生產線的投產,原材料已供不應求。并且目前政府在組織配貨,接到政府生產口罩任務的企業已基本能按正常價格進貨,目前口罩的原材料價格基本維穩。
?
中端生產商沒利潤,口罩基本按出廠價銷售:
除了政府直接現金補助、貸款利率補貼等方式,給企業提供了100萬元—200萬的支持。企業把財政補貼用于原料采購、支付員工加班工資等。
?
后端的流通環節哄抬價格,但好景不長:
口罩流通有兩個渠道:一是直銷到B端的醫療機構,二是通過代理商向下進行分銷??谡掷麧櫾谶@一部分出現分化,流入C端的中間環節多達數層。
所以,后端的前期時間,不良商家通過廠家拿貨,在一層層分銷賺到差價。
不過,2月10日開始,全國各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給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相繼開出百萬的高額罰單。為保障一線醫護人員需求,整治市場亂象,各地衛健委直接征用口罩用于一線,而藥店口罩價格維穩。
尋找最合適的時機,回籠資金
大部分口罩企業與轉型過渡資金的企業需要考慮的是何時才是口罩行業的轉折點?
▲口罩產業鏈預測與產值構成
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疫情維穩,口罩總體產值與增長率將逐漸下降。
預計下半年口罩會有產能過剩問題(低端YY0469的醫用平面口罩和低端KN95折疊口罩),口罩價格會崩塌,低端YY0469的醫用平面口罩出廠價會下降至0.04-0.08之間,低端KN95折疊口罩(無閥)出廠價會下降至0.4-0.8之間。
明年市場上各種二手的口罩設備打“骨折”出售,屆時,口罩行業的下一次寒冬也將來臨。
企業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控成本、合理庫存、最后收籠資金、回歸主線,為此次疫情“攻堅戰”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商業化競爭總是瞬息萬變,對于嗅覺敏銳的人來說,危機和轉機并在。
即使是毫不相干的產業鏈也能為資本寒冬下臨時儲備資金。黑夜再長,黎明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