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精密測量創新與發展”專場論壇
11月27日,由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主辦,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市標準化創新中心(國際人類表型組)承辦的中國2021醫療器械創新網周“人體精密測量創新與發展”專場論壇在線上舉行。
人類表型組是繼人類基因組之后,生命科學新的戰略制高點。通過對人體跨尺度、多維度、全周期的精密測量,科學家將能獲得大規模的表型數據,繼而通過大數據匯算分析,發現更多基因-環境-表型之間的關聯與互作機制,為科學探索繪制新一代的人體“導航圖”。要實現這一系列宏偉構想,基礎就要有先進的人體精密測量技術。本次專場論壇以“人體精密測量前沿技術與標準創新”為主題,聚焦人類表型組學的發展為中國醫療器械創新網趕超帶來新機遇與新動力。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IHPC)和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HPCC)共同發起人金力以《人類表型組計劃與人體精密測量標準化創新》為題,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長張宏以《基于分子影像的病理學新實踐》為題,上海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理事長、上海計量測試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邵力以《人體測量領域的新度量衡》為題分別作論壇主旨演講。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副院長田梅主持了當天的論壇。
1
2
3
主旨演講以后,來自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圣文,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技術支持與共享副總裁姜洪焱、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剛以及各主旨演講嘉賓們圍繞《中國醫療器械創新網趕超之路》展開了一場跨界高端對話。
嘉賓們就科學界最新科研成果對醫療器械創新網的啟示與引領、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與趕超跨越、人體精密測量領域創新與產業化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產學研和用相結合等分享了一系列頗有深度與廣度的見解。
本次論壇通過會議加雙直播的形式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業界代表等超過3000余位觀眾觀看了論壇的直播。
圓桌對話觀點集錦
金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
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希望通過跨尺度的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與大數據匯算,最終解析基因-表型-環境之間,尤其是宏觀表型和微觀表型之間的關聯,為未來生物醫學科研與產業發展繪制“導航圖”、提供創新源。我們希望人類表型組學的發展能夠加速推動人體精密測量技術與標準的躍升,為驅動我國醫療器械產業趕超國際領先水平打造新引擎,最終實現服務人類健康的目標。
張宏
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院長、浙江大學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研究所所長
未來醫學是在精準醫學大框架各個領域,多個專業下不斷發展,同樣病理學未來是在無創的活體狀態下同時實現時空動態變化的信息,在多尺度系統評估下得以實現。核醫學分子影像可以精確分子分型,提取精密信息,進一步的實現無創性和可視化。
邵力
上海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理事長,上海計量測試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
度量衡來自人體測量,服務人體測量,沒有測量就沒有標準,精密的測量同時也是大科學計劃的一部分。
郭圣文
華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
對于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如何實現創新趕超,我想用十八個字來總結我個人的一些思考,它們分別是:多比較、抓機遇、重核心,爭市場、建平臺、有服務。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姜洪焱
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技術支持與共享副總裁
我覺得精密測量特別重要,精密測量需要借助技術的干預,使產品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引領更深層次的創新。同時要看到我們與其他人的差距,不畏懼挑戰,接受挑戰,促進醫療水平上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