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7年的精鋒醫療是全球領先且快速成長的手術機器人公司,致力于設計、開發、制造和商業化手術機器人。目前已啟動多孔及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性臨床試驗,是中國首家、全球僅有的兩家公司之一。
然由于在研產品仍處于開發階段,精鋒醫療并無產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銷售成本;截至2020年及2021年,精鋒醫療虧損凈額分別為人民幣7940萬元及人民幣3.49億元,目前公司處于0收入階段,未來或將持續虧損。
精鋒醫療(Edge Medical),成立于2017年5月4日,總部位于深圳;由兩位曾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大學的博士聯合創立。公司核心團隊由一支來自MIT、Harvard、帝國理工等世界名校的科學家和一支來自西門子、華為等知名企業的骨干工程師組成。經過多年積累,截至2021年11月,精鋒醫療已累計申請及授權專利超400項。已完全獨立掌握了手術機器人所涉及的結構設計、系統控制、運動算法與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項核心技術。?
目前,精鋒醫療已經擁有了以機器人技術為中心的三大產品管線,包括現在應用范圍最廣的多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代表外科手術發展方向的單孔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以及超高清立體內窺鏡。?
據了解,精鋒醫療的核心業務手術機器人主要包括多孔手術機器人和單孔手術機器人,且已獲得國家三類醫療器械審批綠色通道。?其中精鋒醫療多孔手術機器人已完成泌尿外科臨床入組,在部分參數上已超越了進口產品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并于2021年9月完成泌尿外科注冊臨床入組。?
同時,該款機器人于2021年8月率先進入婦科領域注冊臨床試驗階段,成為國內首個進入雙科室臨床試驗的腔鏡手術機器人系統。成為國內首個進入雙科室(泌尿科、婦科)臨床注冊手術機器人公司,預計2022年產品上市。?
另外,其單孔手術機器人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申請已于2021年4月獲得通過,且已啟動臨床試驗注冊,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單孔手術機器人產品。
據招股書顯示,精鋒醫療計劃于2022年下半年開始建設上海臨港生產中心,預計于2024年投入使用。上海臨港生產中心預計總面積約為60,000平方米,每年可生產超過500臺腔鏡手術機器人,有望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手術機器人生產基地。另外公司在深圳設有生產設施,年產能約為80臺手術機器人,總面積約為8000平方米。
2021年2月,精鋒醫療宣布完成近6億元的B輪融資。由LYFECapital(濟峰資本)和康基醫療(09997.HK)領投,老股東三正健康投資和國策投資聯合領投,祥峰投資、博遠資本、雅惠投資、老股東保利資本(長江創創VC STAR項目合作伙伴)跟投。
同年11月,精鋒醫療再次宣布完成超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2.7億元)C輪融資簽約。由博裕投資領投,淡馬錫和紅杉中國聯合領投,三正健康投資、LYFE Capital(洲嶺資本)、國策投資等老股東追加投資,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OrbiMed、晨壹投資、大灣區基金、Octagon Capital、Sage Partners、臨港藍灣資本、Mirae Asset (未來資產)等海內外知名投資人跟投。綜合此前數輪融資,其累積融資規模已在20億元人民幣的量級。
然而,從其招股書來看,公司財務數據方面,由于在研產品仍處于開發階段。往績紀錄期間,精鋒醫療并無產生任何收益或任何銷售成本,且產生經營虧損。截至2020年及2021年,精鋒醫療虧損凈額分別為人民幣7940萬元及人民幣3.49億元,主要由于研發開支所致。
同期間,經調整凈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分別為人民幣3976萬元及人民幣1.15億元。精鋒醫療表示,預計在不久將來會產生凈虧損,并且隨著進一步研發工作、繼續開發、尋求監管批準以及將在研產品商業化,虧損或會增加。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科技的快速滲透,醫療健康正在與機器人全面融合,引領外科技術大變革。手術機器人行業迎來快速發展,賽道火熱,備受資本青睞。2020 年全球機器人手術市場規模為 61 億美元,預計從 2021 年到 2028 年將以 17.60% 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8 年將達到 222.7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414億元)。
縱觀國內手術機器人領域,2021年國內手術機器人行業共發生30余起融資,收獲新一輪融資的鑫君特、術銳、精鋒醫療、長木谷、元化智能、瑞龍諾賦、鍵嘉機器人、柳葉刀機器人等企業的背后就有包括軟銀、紅杉中國、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行,很多A輪或B輪融資都在數億級以上,美團龍珠、美力敦等企業以及國藥資本紛紛入局手術機器人市場,尤其是2021年10-11月共有11家專注開發手術機器人的公司完成融資。??
2021年2月,工信部又發布了《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的征求意見稿,提出“推進手術機器人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規范應用”。?同年10月23日起,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進入北京甲類醫保支付目錄(可100%報銷),一次性機器人專用器械獲得北京乙類醫保支付(可部分報銷)。?
在手術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政策環境利好的雙重推動下,?手術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且隨著政策進一步放松、大量資本涌入,手術機器人已進入黃金賽道。?
手術機器人屬于高端醫療器械,核心技術研發、獲取難度大,研發周期長,對設備的性能、技術參數、安全性要求高。且行業的核心技術需要“產、學、研、醫”的深度結合,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持續投入,初創科技公司的技術追趕難度很大。
另外,從目前來看國內多家手術機器人公司尚處于產品研發的早期階段,并無成型的商業化產品與商業模式落地,均處于持續虧損的階段,此次擬港交所上市的精鋒醫療也一樣,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想要走出自己的商業化道路道阻且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