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創機器人發布公告稱,其自主研發的SkyWalker膝關節導航定位系統(即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以下簡稱“鴻鵠”)成功獲得歐洲CE認證,成為國內首款獲得歐洲CE認證的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
再下一城后,鴻鵠是截至目前第一且唯一一款,同時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及歐洲CE認證的國產手術機器人。
今年4月份,微創機器人旗下的鴻鵠獲得了國家藥監局NMPA的上市批準。成為目前唯一一款搭載中國企業自主研發,并獲準上市的骨科手術機器人。除此之外,公司其余兩款旗艦產品圖邁(Toumai)腔鏡手術機器人和蜻蜓眼(DFVision)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也均已獲國家藥監局批準。
作為一款用于輔助全膝關節置換的手術機器人,鴻鵠的術前規劃系統可根據患者術前CT掃描數據建立膝關節三維模型,根據患者生理解剖學特征生成個性化假體植入手術方案。
手術時,鴻鵠可使用自主研發的高靈巧、輕量化機械臂,人機協同完成精準截骨。同時還能夠避免傳統手術髓內定位造成的損傷,減少手術并發癥,幫助患者術后快速康復。
尤其是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是骨科領域難度較大的高精尖術式,骨科手術機器人用數字化方式賦能醫生的“手”(機械臂)、“眼”(導航)和“腦”(智能規劃),因其操作簡單、學習曲線短等優勢,可有效解決傳統手術中過于依賴術者經驗、無法實現標準化和可重復化操作的臨床痛點。
鴻浩從臨床需求出發,攻克了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機械電氣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難點,憑借著自主研發的高靈巧輕量化機械臂、智能規劃與導航算法等核心技術優勢,最終成為首款斬獲美國FDA及歐盟CE認證的中國手術機器人。
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創機器人”),是微創醫療科學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于2015年正式成立。
作為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業務覆蓋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和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的手術機器人公司,微創機器人旗下的微創暢行機器人是國內第一批從事骨科關節手術機器人技術攻關的醫療器械創新網,2017年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專項立項。
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微創暢行機器人從臨床需求出發,構建了良好的醫工合作體系,攻克了生物力學、人體工程學、機械電氣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難點,在高靈巧輕量化機械臂研發、智能規劃與導航算法等核心技術方面均實現重要突破。除了鴻鵠之外,公司還有包括圖邁、蜻蜓眼及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等多款核心產品。
圖邁,作為一款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其腕式手術器械高度靈活,3D腔鏡系統提供立體真實的手術視野,直覺式主從遙操作靈敏易上手,從而簡化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具有極高的臨床優勢。
蜻蜓眼,由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包括由高分辨率成像物鏡和電子鏡結構組成。在保證雙路圖像全高清呈現的同時,摒棄了傳統腹腔鏡龐大的光學機構,大幅減輕鏡體重量。
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這款產品能夠分析X光或CT影像,生成二維(X光)或三維(CT)模型,運用AI人工智能來自動鎖定穿刺路徑,以協助醫生準確地進行穿刺。
截至目前,微創機器人已經成為全球唯一一家業務覆蓋腔鏡、骨科、泛血管、經自然腔道和經皮穿刺五大“黃金賽道”的手術機器人公司。通過運用機器人、智能控制、傳感與信息領域的高精尖研究和產業集成,提供能夠延長和重塑生命的機器人智能手術全解方案,建設一個全球化布局的醫療機器人全解方案創新平臺。
微創機器人負責人表示:鴻鵠在一年之內連續在中國、美國、歐盟三地獲證,標志著集團初步完成了全球重點區域準入布局,這也將助力集團全球化戰略的加速推進,普惠更多全球患者,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手術”的初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數據,2015年-2020年,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30億增長到83.2億。骨科手術機器人作為僅次于腔鏡手術機器人的第二大細分領域市場,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6.9億美元。
而和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被美國達芬奇長期壟斷的格局有所不同,骨科手術機器人呈現群雄逐鹿的勢頭。國外布局骨科手術機器人的企業包括史賽克、強生、美力敦等。國內企業除了微創機器人,還包括天智航、鑫君特、健嘉機器人等均擁有骨科手術機器人注冊證。
在中國,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骨科手術量迅猛增長,預計2022年全年骨科手術量接近200萬臺,并將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與此同時,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手術數量也在與日俱增,從2015年的0例增至2020年的243例,年復合增長率為162.8%,預計到2026年,相關手術數量將達到79964例左右。不過相比于美國和歐洲,市場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2021年10月,北京、上海等地將機器人輔助骨科手術納入甲類醫保支付目錄,患者可獲得100%全額報銷。隨著該項政策的推行,患者的就醫壓力大幅緩解,同時也使得手術機器人的普及應用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隨著5G、AI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型化、輕量化、模塊化的手術機器人將會得到更多的普及和應用。
不過作為新興行業,國內手術機器人的發展仍存在諸多限制,包括芯片在內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無法自行生產、跨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巨大、臨床數據積累不足等等,都是行業未來亟待克服的難題。
在未來,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技術的進步,手術機器人將迎來蓬勃發展。包括鴻鵠在內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有望以性價比優勢,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進而在全球臨床治療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