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7億到賬
藥品耗材回款全速推進
7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回款加速度:企業資金周轉按下快進鍵》《福建實現藥械貨款醫保直接結算,23個工作日完成支付!》,介紹福建、浙江耗材直接結算改革最新進展。
福建構建了全流程線上化的藥械貨款直接結算體系,結算周期壓縮至23個工作日內,直接結算已覆蓋全省所有定點公立醫療機構采購的全部藥品(不含中藥飲片)和集采醫用耗材。
截至2025年5月,福建累計直接結算企業藥品貨款1848.01億元,結算集采醫用耗材貨款149.35億元,惠及622家醫藥企業。以往福建結算周期為6-8個月,改革有效減輕企業資金壓力,福建某龍頭醫藥供應企業測算年節省綜合成本約600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福建部分地市還試點將全量醫用耗材貨款納入結算范圍。
醫療器械營銷專家王強指出:“目前集采產品和非集采產品的回款基本是兩條線走,集采回款整體優于非集采產品,不同地區回款周期有差異,像福建、浙江等地屬于回款較好的。”
近幾年,醫保基金與企業直接結算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覆蓋快速擴大,但整體主要集中在集采、國談產品,福建等地也開展了全量耗材貨款直接結算的試點。
“非集采耗材的結算周期普遍較長,可能在2到3年,而且在一些地區有越來越長的趨勢。”王強提到,“非集采品類目前還有價格虛高的問題,全面納入結算改革短期內還不太現實。尤其一些地區其實資金比較緊張。”
相較而言,集采領域的回款問題更為急迫。耗材大幅降價后,利潤空間收縮,企業資金壓力陡增。回款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企業應收賬款過高,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進而影響產品供應。
國家醫保局此前明確,2025年全國基本實現集采藥品耗材、國談藥的直接結算,2026年全國全面實現集采藥品耗材、國談藥的直接結算。
02
醫院未按時結算貨款
平臺每月統一托底支付
在浙江,藥械回款也再度提速。
5月以來,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設置集采品種和國談藥品結算專區,至6月30日,1182家醫保定點機構完成結算金額近58億元,按時結算率99.90%。
在保留原有結算流程基礎上,浙江新增月底由系統統一扣款功能——每月25日前醫療機構主動在線結算,26日至31日系統每日自動對應付未付貨款發起統一托底扣款。
托底扣款模式使得耗材回款多了一重保障。某藥品配送企業負責人坦言,結算有保障后,企業可以大膽進行經營決策及資金安排,不用擔心因拖欠貨款導致資金鏈斷裂。
不過,托底支付模式尚未在其他地區大范圍鋪開,相關改革舉措的進程也與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醫保運行情況、平臺建設等多重因素有關。
目前,全國多數地區積極推進直接結算改革,具體操作路徑略有差異。
今年3月,湖北省正式實施醫保基金與醫藥企業直接結算集采醫藥貨款。
湖北鄂州在全省率先試點,采取的模式是:醫療機構在線提交采購需求后,醫保部門將預付款直接劃撥至系統內第三方監管平臺,藥品配送企業完成供貨后,資金由平臺即時結算支付,有效解決藥企回款周期長、資金周轉壓力大的問題。
自鄂州市開展試點工作以來,企業回款周期提速超五倍,財務成本減少八成以上。
除直接結算外,即時結算改革也是今年大力推進的重要舉措。
對于醫院墊資壓力大、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國家及地方層面推進即時結算,醫保付款時間縮短,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回款焦慮。
多重舉措正在回款“三角債”的沖突之間注入潤滑劑,最終導向的是醫保、醫療、醫藥三醫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不過,回款問題積弊已久,全方位、徹底解決這一頑疾,還有一段路要走。